把商業和藝術縫合起來

驚悚懸疑

驚悚懸疑電影: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

故事開始於1999年的夏天。
  血腥突然而至,被肢解的屍塊被運煤的卡車帶到全省各地,家庭破裂的暴躁警察張自力帶隊偵破,卻在過程中發生意外,兩個同事喪生,自己也受傷入院。
  一轉眼五年,場景進入寒冷刺骨的冬天,夜色下的哈爾濱漫天飛雪。警察變成了工廠保衛科的科員,每日喝得伶仃大醉,生活一塌糊塗。
  一個偶然的機會,張自力遇見正在執行任務的昔日隊友。五年時間,三起碎屍,手法完全相似,都和一個叫“吳誌貞”的女人有關。張自力想起五年前夏天的案子,那個緊扣在他心裏的死結。或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待,或許隻是無聊,他開始每天跟蹤那個女人。
  在跟蹤的過程中,他刻意與女人發生聯係,卻也被糾纏不清的曖昧拉扯得偏離了原點。欲望與理智讓他搖擺不定,秘密逐漸浮出水麵,危機四伏,暴力一再發生,占有與背叛,生活好像一個巨大的漩渦,牽絆著每個人都無法解脫。
  導演刁亦男說,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霍桑的《威克菲爾德》,一個突然消失的男人,每天都潛伏在暗處窺視自己的妻兒。後來故事又加入了一些現實元素,一個被控謀殺妻子的男人,在入獄多年後,音信全無的妻子忽然現身了,這就是幾年前震動全國的佘祥林冤案。“死”而複歸的人,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?這是關於故事最核心的起點,也是一切秘密的根源。
  故事的雛形誕生於刁亦男第二部電影《夜車》拍攝期間,為了尋找投資,劇本盡量避免太過文藝,於是一改再改,故事開始往懸疑風格發展,主角也由原來的“失蹤者”變成了落魄的警察。
  即便如此,劇本依然沒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。無論如何,整個故事還是太過黑暗和晦澀。刁亦男此前雖已拍過兩部長片,在國際電影節中亮過相,拿了些獎,積攢了一定口碑,但對於主流觀眾而言,這個名字還是太過陌生。即使作為一名遠離商業院線,專注獨立藝術電影的導演,刁亦男的名氣也遠不如賈樟柯、婁燁和王小帥們。直到江蘇廣電的幸福藍海接下項目,才有了今天看到的《白日焰火》。
  《白日焰火》經曆曲折,幸福來得也意外和突然。這些年,國內商業製作突飛猛進,市場成倍級增長,票房屢創新高。然而中國電影在世界A級電影節上已基本淪為陪跑,多少年都顆粒無收。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上,吸引眼球和話題的是星光熠熠的《布達佩斯大飯店》與《盟軍奪寶隊》,大熱的是名導拉斯·馮·提爾尺度極大的《女性癮者》和理查德·林克萊特好評如潮的《少年時代》。國內媒體雖然關注華語參賽片,但是報道更偏重話題性十足的《無人區》,被寄予期待的則是更受歐洲喜愛的婁燁的《推拿》。但奇跡就這樣發生了,一開始是廖凡拿得影帝,之後,《白日焰火》爆冷勇奪金熊獎的消息突然爆炸般傳來,瞬間就攻占了所有媒體。
  刁亦男並沒有顯現過天才般的藝術敏銳,他屬於那種踏實沉澱,厚積薄發的類型。編劇出身,對於故事把握及角色塑造有分寸,每部電影都拍得紮實,不諂媚也不投機取巧。對比導演此前的作品,《白日焰火》的風格與品質並沒有發生質的飛躍,但是勝在電影整體的風格統一,敘事流暢,角色鮮活,更重要的是,電影以一種讓各類型觀眾都可以接受的形式,講述了一個還算曲折的故事。
  電影鏡頭中的哈爾濱完全沒有大城市的炫目和繁華,取而代之的是破落與逼仄的街道,老舊的居民樓,巨大的工廠,無所事事又無精打采的人們,以及流淌其間的頹廢氣息。這樣的場景再搭配上零下三十度的氣溫,即便不用台詞,那種絕望的感覺也是鋪麵而來。人站在這一的環境裏,被凍僵的臉呈現出泛紅的青色,僵硬麻木得不想做任何表情,這本身就是對故事所描寫的人生一種最好展示。
  廖凡依靠警察張自力的角色,已經得到了柏林電影節的肯定,似乎用不著別人對他的演技多加置喙。他一直用功,底子也紮實,但多年話劇表演,讓他在大熒幕上也總是一副用力過猛、聲嘶力竭的狀態。特別是跟導演劉奮鬥的兩次合作,或許是導演刻意為之,廖凡所呈現的表演,包括台詞獨白,都讓人有種非常不舒服的造作感。而在《白日焰火》中,廖凡算是很好地把自己收了起來,雖然那種粗暴糾結的形象似曾相識,但難得的是廖凡把角色的喜怒哀樂與劇情較好地進行了融合。角OK緒未必要通過形體或者台詞才能表達,有時候默不作聲的沉默,或者一個細微表情的變化,都能夠傳遞信息。安靜下來的廖凡,比過往那些充滿侵略性和表達意圖的廖凡更顯穩重成熟。人物的行為開始遵循故事的邏輯,表演契合角色,而角色貼服於故事,從這一步開始,已經注定廖凡要步入更高的層次。
  與之相對的則是桂綸鎂所飾演的吳誌貞。桂綸鎂是電影中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,她的精神氣質與整部寫實的風格完全是分裂的。一個發生在東北,深入瑣碎生活的故事,卻由一名來自台灣,以小清新文藝範兒著稱的演員來承擔,可以說這種分裂在確定演員的第一天就已經注定了。不過作為電影中的一個符號化的角色,吳誌貞站在所有矛盾的中心,她是那個從一開始就洞悉全部,卻又被戲劇的迷霧所刻意籠罩和虛化的人。她的形象融合了美麗、冷峻、柔軟與黑暗,是罪惡發生的肇始,也是關於欲望的終結。這樣一個符號,你無法去貼地尋找一個過於生活化的演員來塑造,而以錯位的演員來表達超脫的符號,某種程度上這又是一種最恰當最能自圓其說的選擇。當然,雖然桂綸鎂已經很努力地想要在電影中掩飾自己的“寶島口音”,盡量把普通話說得字正腔圓,但每每對白時,偽和感依然鋪麵而來。導演當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,因此除了角色本身的性格設計,實際拍攝中,大多數時候,吳誌貞都是寡言少語,一副憂傷失神、雙眼含淚的神態。有話時,也不過寥寥數字。然而最後吳誌貞的一段自述,也是影片中角色唯一的一段長台詞,卻幾乎引發笑場,讓努力功虧一簣。
  王景春算是電影的另一個意外之喜,由於憑借《警察日記》拿了26屆東京電影節影帝,一直演繹小人物的平凡演員突然受到矚目。頂著假發的洗衣店老板隻是配角,卻被表現得豐滿有趣、故事多多。
  拋開大段詩意地描繪,《白日焰火》的故事本質還是民間獵奇的套路,與那些電視台的法製類節目如出一轍。懸疑是外殼,推動電影前進的除了案件偵破,內核還是角色的變化。以探案電影的標準而言,電影的情節太多蹊蹺和巧合之處,難以自圓其說。但是故事上冒進的短板,卻由電影的寫實風格進行了彌補,電影並沒有變得刻意和輕浮。而大段沒有對白的影像,焦點始終停留在角色的神情與動作上,符號化的道具與特寫,刻意保持的拍攝距離,又凸顯了導演的個人風格與藝術追求。難得的是,導演還將一些冷幽默植入電影之中;電影對暴力的表現傾向於含蓄刻製,又表達得非常突然及漫不經心,幾場暴力戲碼都十分短暫,卻讓人感覺冷入骨髓。無論黑色、懸疑、寫實、故事、影像或者風格,《白日焰火》在單項上都不算出類拔萃,然而電影勝在融合,良好地包容了多種類型,既保持了電影足夠的觀賞性,不至於距觀眾於千裏之外;又在人物關係與內心上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挖掘,使電影保持了相當的格調。
  《白日焰火》,如此富有詩意的名字,在電影中不過是一家豔俗破敗的夜總會。大部分的時候,電影停留在寒冷刺骨的哈爾濱的冬天,在寒風中悉索地講述著殘酷的故事,並不加避諱地展示破敗與黑暗。這不會是讓人感覺愉快的觀影經曆,卻讓觀影者隨著劇中的角色而變化著情緒,並逐步走入沉重。直到最後,焰火在晴空綻放,被現實所緊扣的基調才再次變得輕盈和詩意起來。這是對電影整體風格的一次寫意式地綻放,也是點明主題的刻意安排,它遠離苦難,顯得有點超現實,卻又暗示著角色的命運。寒冷好像漸漸消退了,臉上的冰霜也在融化,桂綸鎂傾斜側仰的臉美得讓人窒息,而廖凡寬大又孤獨的背影則為故事畫上了最後的句號。
  焰火過後,晴空什麽也沒有留下。
  2004年的冬天結束了。
  PS:
  1、電影本身的不錯質素,又有金銀雙熊加持,以及積極的市場營銷與難得的檔期紅利,本片極有可能創出藝術片的票房新高,且拭目以待。
  2、電影的最後,特別感謝了賈樟柯。
  3、“白日焰火”這麽詩意又莫名其妙的名字,來自於蔡國強的一個裝置藝術。
  4、相比柏林參賽版,國內上映版本進行了多處刪改,網上有清晰比對。是的,摩天輪上的激情戲,被剪掉了。
  5、由於本片由江蘇廣電投資,所以可以看到江蘇衛視上密集的預告片宣傳。 希望本影評對您的觀影體驗有所幫助!

本站影評和劇情部分轉載自網絡,如有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,請來信說明。

轉載請注明:劇情電視劇分集劇情影評 » 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 » 把商業和藝術縫合起來